发布时间:2019-12-11 11:27:00
作者:瑞泽能源
各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
在测试的时间范围内,各主要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;但同时也有部分用电线路由于种种原因功率因数较低:
二冷轧2#变10kV VIII段进线,其所带无功补偿装置投运,在进线侧表现为无功功率倒送,线路功率因数较低,为0.65;
二总降2#变35kV、3#变35kV段主要负荷为精炼炉,测试工况下,平均功率因数较低分别为0.78、0.74;高线变1#轧机线和2#轧机线平均功率因数较低,分别为0.72、0.8;冷轧变10kV I段滤波器未投,II 段SVC只投入H3、H5支路。1#变10kV侧平均功率因数低,为0.66;
三炼钢变3#变35kV侧和4#变35kV侧平均功率因数较低,分别为0.73,0.55,且4#变35kV 侧有无功功率倒送;矽钢变I段SVC退出,II段静补退出,矽钢变1#、2#变10kV进线侧平均功率因数较,分别为0.45、0.75;一总降2#、3#变10kV进线侧平均功率因数较,分别为0.82、0.75;CSP的35kV V段进线侧平均功率因数较低,为0.76。
3治理方案
针对供配电系统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,应当采取如下解决措施:
(1)合理调整厂里各配电变压器的负载功率,在最大负载率不是很大的情况下,尽
量避免各配电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率在小于30%或者大于60%的工况下运行。
(2)合理调整二冷轧2#变10kV VIII段补偿装置的补偿容量,使其平均基波功率因数达到0.92以上;冷轧变I段SVC应考虑使其恢复运行,并在其投运后,针对测试时间段内冷轧变10kV I 段高次谐波超标严重情况,进行检测评估,评价对高次谐波滤波效果;冷轧变II段虽投有滤波装置,但对高次滤波效果不明显,考虑根据最新实际运行情况,对滤波装置进行调整;
合理配置三炼钢3#变、4#变35kV 段补偿装置,使其平均基波功率因数达到0.92以上;
矽钢变10kVI段SVC应考虑使其恢复运行,并在其投运后,针对测试时间段内10kV I 段高次谐波超标严重情况,进行检测评估,评价对高次谐波滤波效果,10kV II段静补装置应考虑使其恢复运行,并在其投运后,针对测试时间段内10kV II段高次谐波超标严重情况,进行检测评估,评价对高次谐波滤波效果
(3)二热轧1#、3#35kV段虽配置有SVC装置,据测试数据分析,4次谐波电压较大,使母线总畸变率值较大,且2、3、4、5次谐波电流较大,建议根据系统最新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检测评估;
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见下表所示
(4)二总降2#变35kV、3#变35kV段,高线变1#轧机线和2#轧机线,一总降2#、3#变10kV进线侧(10kV III段总畸变率较高),CSP的35kV V段进线侧功率因数均较低,部分线路平均功率因数均在0.74到0.8之间,见下表所示
为了能使系统经济运行,应该增设动态无功补偿兼滤波装置,使功率因数达到0.92以上。因此,建议在需要治理的线路母线上安装动态无功补偿兼滤波装置,从而根据系统负载的变化动态的补偿所需要的无功功率,并同时滤除系统中的谐波电流。
各条线路下的负荷随时间变化,所需要的系统无功功率也随之变化,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线无功倒送的情况,于是采用基于磁控电抗器(MCR)的无功补偿及滤波装置(MSVC)从而避免出现过补的情况。而在线路负荷包含较大冲击负荷或者负荷变化较为剧烈的时候,则可以采用SVG+FC型动态无功补偿及滤波装置。
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分为MSVC型和SVG型无功补偿兼滤波装置,其中MSVC装置由MCR磁控电抗器部分和FC滤波支路部分组成;SVG装置由SVG装置和FC滤波支路部分组成。
上一篇:三元流改造相关技术先进性
下一篇:电能质量治理技术以及相关研究